中国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3月26日正式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、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为开市鸣锣。
3月26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大厅,伴随鸣响的锣声,原油期货正式挂牌交易。开盘后,最近月的2018年9月份交割合约高开低走,早盘收报每桶432.3元,较基准价上涨了3.9%。
当日集合竞价阶段,共有413家用户参与,包括中国联合石油、中海石油化工、中化石油以及香港北方石油、托克、嘉能可等境内外企业,成交261手,上市后市场交易活跃,到午盘收盘,主力合约成交量超过1.5万手。
值得注意的是,SC2006合约盘中一度涨10%,报412.5元/桶,达到涨停位。
总的来看,首日所有原油合约合计成交42336手,合计成交金额达到183.47亿元。
刘士余在致辞中指出,原油期货正式上线运行,标志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出新的步伐。他表示,有信心、有决心、有能力把富有中国特色的原油期货市场建设好,为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,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。
此外,为了便利境外交易者,上期能源近日获香港证监会批准为自动化交易服务(ATS)提供者,可在香港向当地市场参与者提供电子平台交易。截至目前,上期能源已批准境内期货公司会员149家,境内非期货公司会员7家,备案确认境外中介机构近20家。
原油期货是中国首个向境外投资者全面开放的期货品种,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多种模式参与交易,同时也接受外币冲抵保证金,目前接受的外币为美元,境外参与者的原油期货账户资金“专款专用”,不会对境内外汇市场产生影响。
此前为支持原油期货上市,包括证监会、外汇局、人民银行、海关总署、财政部等多个部委专门出台配套政策,并修订期货交易管理条例,取消境外投资者参与市场的限制,为期货市场国际化搭建起基本制度框架。可以说既吸收国内期货市场运行的经验,又充分遵循国际惯例。
业内人士透露,原油期货上市后,借鉴这一运行和监管的框架,铁矿石等多个品种的国际化或将陆续“适配”,未来境内外投资者有望在更多金融产品上“同台竞技”。
作为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,从筹备到上市,原油期货已走过17年的历程。分析认为,原油期货的首要功能是为国内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2017年,中国原油进口量突破4亿吨,创下历史新高,同比增长10%,国内的石油炼化及相关产业链越来越多受到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。
作为首个对境外投资者无特别限制的金融产品,原油期货上市将推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迈向新阶段,未来境内外投资者的“同台”交易有望复制到更多产品。不过对个人投资者而言,直接参与原油期货需谨慎。